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
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①精神散乱,目有幻见为惑。《灵枢·大惑》:“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②狐惑病之蚀于喉者为惑。《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类明》。即栝楼子,详该条。
【介绍】:见王文洁条。
证名。①指心经虚热的病症。《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治心虚热,多汗,熟干地黄汤方。”又:“心藏虚热,惊悸心忪,虚乏气短,睡卧不安,茯神丸方。”②劳热之一。《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心热,微按之皮
同消食化滞。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