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吴普本草》。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中马毒,详该条。
见鼠疫约编条。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
病证名。见《医说》卷五。《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好吃生米成瘕,不得米则吐清水,得米即止,米不消化,久亦毙人,宜鸡屎米煎。”本病与《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米癥略同,参见该条。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猪殃殃之别名。②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葎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玉门。出《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