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
病名。指脚气因湿热相搏所致者。《寿世保元·脚气》:“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治宜当归拈痛汤加减。参见脚气条
舌根部苔微黑带灰,舌尖黄苔。为里实热证或阳明府实,阴液受伤证候,宜急下存阴。此舌虽较黑根稍轻,但不及时治疗,一二日亦变黑根(见《伤寒舌鉴》)。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出《养生经验合集》。即木槿皮,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五。即倒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