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药
是插入疮内的细药条(药粉加米糊制成线条),有腐蚀作用。用于死肌、顽肉、瘘管及不知痛痒的疮疡,插药往往用剧毒的矿物药,应注意选择适应证,细心使用。
是插入疮内的细药条(药粉加米糊制成线条),有腐蚀作用。用于死肌、顽肉、瘘管及不知痛痒的疮疡,插药往往用剧毒的矿物药,应注意选择适应证,细心使用。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中医研究所编著。本书诠释《伤寒论》方,除引述前人较好的方解外,并能结合现代的临床使用经验,介绍具体方剂(包括药物组成、调剂用法、原书指证、前贤阐述、拟用剂量、适应证候、禁忌
见《药材学》。即肥皂核,详该条。
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的生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互相协调,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相济;互相失调称不济。参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水亏火旺各条。
书名。2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病原、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并摘取《伤寒杂病论》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栀子。水煎服。治外感腋痛,属燥火伤肺金之血者。若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葛根、石膏。
又称尽牙,即智齿,详尽牙条。
病名。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广温热论》卷二方。生石膏六钱,知母四钱,生甘草六分,生粳米(荷叶包煎)、菊花各三钱,钩藤、犀角(先煎)、羚羊角(先煎)各一钱半。水煎服。治温热化燥,液涸动风,鼻窍无涕,目干无泪,面色枯憔,神昏痉
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