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皮损如小栗浆,搔破有水出。类似丘疹性皮炎。
即药罐法。见《外科正宗》。参见药罐法、水罐法条。
刺法之一。指在穴位及其周围作分散的多点刺激。《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指足底。俗称脚底板。
见坤中之要条。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人参、茯苓(去皮)、天南星、薄荷各半两,寒水石、白矾、半夏、姜屑各一两,蛤粉二两,藿香二钱半。为末,水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或温水送下,日三次。功能化痰坠涎,止
汤剂不规定时间冷服的称饮子。如《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
病证名。系指外邪闭其耳窍,致听力下降者。《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也。”方可选用九味羌活汤、麻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