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猜你喜欢

  • 心绝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心气绝而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

  • 经别

    ①出《灵枢·经别》。经脉另行别出而循行在身体较深部的分枝。即十二经脉别,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本篇专论正经别行的支脉,故名。十二经别由十二经脉别出的支脉所组成,其循行路线由四肢深入内脏而后出于头颈

  • 病后耳聋

    病名。系指因大病后气血虚损所致之耳聋;或病后余邪未尽,壅滞经脉所致之耳鸣耳聋。治宜益气补血、清余邪、通经脉。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竹叶石膏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淡竹茹

    见《食疗本草》。即竹茹,详该条。

  • 佛柑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佛手花,详该条。

  • 白汗

    症名。指冷汗。《素问·经脉别论》:“真虚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真气虚,心痠痛,厥气影响经脉而出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 补气固表

    补法之一。用补气药治疗卫气不固、肌表虚疏的方法。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容易感冒,可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补气药治疗。常用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等。

  • 先攻后补

    指先攻下后培补的治法。用于体虚而有急须攻下之证者。如肺病体虚,本宜培补,但病者胸胁有积水,引起咳嗽,气促,不能平卧等急迫症状,可先用逐水药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状,后用补益药培补。

  • 禁服

    《灵枢经》篇名。禁,是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服,就是服从既定治疗法则的指导。本篇主要说明针灸的知识是很渊博的,首先要通晓经络和输穴的原理才能掌握病变的规律和施行针刺的原则。

  • 肝足厥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肝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