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韩懋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8克,吴茱萸、砂仁各15克,甘草、干姜12克,乌药、延胡索各9克,肉桂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脾虚型溃疡病,症见
书名。1卷。清·潘蔚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园医学六种》中。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蛇腹疔。证治见指疗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惊悸怔忡、心神慌乱的一类病症,可用重镇安神法或用养心安神法以平定之。②小儿惊风抽搐一类病症,可用镇静平肝法,如磁朱丸之类平之。
【介绍】:元代医生。字仲正。吴县(今苏州)人。为平江路(今江苏吴县、常熟、昆山等)官医提领葛应泽之子,得家传,精医学。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炒当归、炒阿胶、白芷、续断、炮姜、川芎、炙甘草各四两,熟地黄五钱,炮附子、白芍药、肉桂各二两,吴茱萸、白术各三两,炒蒲黄八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送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①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
见脉诀条。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冷癎。多因胃有寒痰所致。《医宗必读·呕吐哕》:“痰饮者,遇冷即发,俗名冷涎泛。”详冷涎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