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八纲之一。指外邪侵袭肌肤体表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本证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详见各条。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生卒】:约1758~1836【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温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于医学上溯《内经》、《伤寒论》,下受吴又可,特别是叶天士著述的影响和启发,以医术闻名于当时。十八世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