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雪莲花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新疆雪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性格特征是“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体质特点是
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见《贵州草药》。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哑瘴喉风。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范天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