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叔卿

李叔卿

【介绍】:

李文渊条。

猜你喜欢

  • 补上治上制以缓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上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薄,轻清上浮的缓剂。如外感风热的咽痛、失音,用开提肺气,利咽清膈的桔梗甘草汤。《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

  • 耳湿

    病名。聤耳的别名。《证治准绳·疡医》:“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详停耳、聤耳等条。

  • 脾胃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脾胃郁,气噎哕呃。《金匮》麦门冬汤加竹茹、丁香。”参见五脏郁证条。

  • 十椎

    指第十胸椎。《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王冰注:“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恐是七椎也。”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

  • 痰火证

    病证名。即肺痨。《红炉点雪》卷一:“痰火证论。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参见痨瘵各条。

  • 孙星衍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文人。字渊如。江苏阳湖(武进东)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督粮道等官职。受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校勘书籍较多。在医学方面,曾据《证类本草》对《神农本草经

  • 军中一捻金散

    《永类钤方》卷七方。金樱叶、苧叶、桑叶各等分。捣烂或阴干研末,敷患处。治金疮出血。

  • 七情郁证

    病证名。指因情志郁结所致的病证。《证治汇补·七情郁症》:“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郁如此。”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

  • 蟋蟀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风毒邪内盛所致。其症形如蟋蟀在人体内钻啮百节,诸窍皆欲出血,日久额烂鼻朽,口唇毁裂,牙齿脱落,瘫痪难动。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

  • 白疕(bǐ 比)

    病名。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