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膏
即文武膏,见该条。
即文武膏,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万病回春》卷四方。紫苏、陈皮、香附、乌药、川芎、苍术(米泔制)、羌活、天南星(姜汁制)、半夏、当归各八分,桂枝、甘草各四分。为末,加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服。治妇人情志抑郁,气滞经络,手足
胆病所生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病名。指蛲虫等寄生于肠道引起机械性刺激所致的痢疾样腹泻。《张氏医通》卷七:“蛲虫痢,其证腹大,皮肤黄粗,循循戚戚然,……或痒,或(虫)从谷道中溢也。”治疗以杀虫为主。方如化虫丸、乌梅丸、扫虫煎。外用百
见外科证治全生集条。
见医学正印种子编条。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鸡子黄,详该条。
口唇之不同活动可发出不同之声音,如唇音、暴破音等。唇启则声扬。故《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