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的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
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见《本草便读》。即三七,详该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磁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紫草,详该条。
【介绍】:见王朝弼条。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
指伤寒一经证候未解,而另一经证候已见。出《伤寒论》。《伤寒论大全·伤寒合病并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之传者,为并病。”《景岳全书·伤寒典》:“并病与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齐病也;并病者,
病名。《喉科指掌》卷六:“叉喉瘤,亦有生于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