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病名。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寒湿侵袭所致。《疡医准绳》卷四:“……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急服八阵散、夺命丹。”类似乳突结核。
见医学便览条。
病名。指呕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详呕苦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脏怯。详该条。
【介绍】:见沈括条。
【介绍】:明代医生。山西介休人。家为世医,精于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