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指
即手之第二指。
即手之第二指。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白云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营,指营气。营气与卫气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但在人体内循行部位有所不同,营气运行于脉管中,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营在脉中,卫在脉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学医于外祖李岚溪。认为寒为百病之长,故将寒症列于所著《回生达宝》一书之首。
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介绍】:清代名医。字东扶。浙江嘉善人。性喜搜集方案,乾隆年间曾纂辑《古今医案按》,选案广泛,按语切当,在医案著作中卓有影响。
《鼠疫约编》方。连翘、赤芍药各三钱,桃仁八钱,生地黄、红花各五钱,当归一钱五分,柴胡、葛根、甘草各二钱,厚朴一钱。水煎服。治鼠疫。如肝阳素盛,去柴胡、葛根,加桑叶、菊花;肺阴素虚,去柴胡、葛根、厚朴,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的手法治疗。详针刺补泻法条。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
见《寓意草》。即恶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