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见《大明一统志》。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病名。即经行口糜。详该条。
证名。指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条辨
【介绍】:元代医生。字可豫,号神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任海盐州医学教授,精心研究《内经》等古医书,强调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缓急等灵活用药,治病有很好效果。
出《神农本草经》。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脑后发之旁,属浅表轻症,易成脓,治同外痈。相当于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