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湿致喘。多由外受水湿或湿气内蒸,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而致水道不调,气机壅逆。症见胸腹痞胀,气逆喘促,甚至张口呼吸等。治疗以利水为要,如渗湿汤等方。《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介绍】:晚清医家。字大燨。江苏吴县人。于1846年撰《爱庐方案》一卷(又称《爱庐医案》,书中记录医案,较简约易览。另辑有《临证经验方》一卷(1847年刊行),系由张德达校。
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
出《类经图翼》。位置同女膝穴,见该条。
出《瀛崖胜览》。即冬瓜,详该条。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
病证名。江天览《妇人病自疗法》:“年老妇人血崩,俗名血海败。”即年老血崩,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