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流星草

猜你喜欢

  • 内钓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内钓,表现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内有红筋斑白者,即为此证。为寒气壅结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木香丸(《幼科发挥》)。

  • 强阳不倒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阴茎常举不痿之证。详强中条。

  • 腐根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唇口燥裂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 鼻煤

    证名。系指鼻孔色黑如煤。见《疫痧草》卷中。由肺热炽盛、热毒熏灼鼻窍致鼻孔煤黑。症见鼻干、鼻气灼热、鼻翼搧动、鼻孔黑燥、口干欲饮。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加减普济消毒饮。若鼻窍出血者,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 肺风酒刺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 王说山人服气法

    气功功法。结合意引、存想以进行锻炼的一种“食气”方法。见于《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①不拘时节,但觉饥时,即行咽气纳新,不用闭气,不求饱满;②新气上来,则旧气(浊气)下泄,当任其自出,不得抑秘;③

  • 益胆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芩、炙甘草各二两,人参、肉桂各一两,苦参、茯神各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服。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

  • 中风七穴

    治疗中风的七个穴位。《太平圣惠方》:“凡人……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于七处一齐下火,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二耳前发际(后世作曲鬓穴)、三肩井穴、四风市穴

  • 寒湿久痹

    由寒湿侵袭所致的慢性痹证。因寒邪使气血凝泣不通,湿邪又粘腻滞著不移,两邪相合,可致肌肤疼痛、关节挛痹,并有痛处固定、病程缠绵的特点,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