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撮口。详该条。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见《医学入门·本草》。即大枣,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伏龙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伤寒夹惊。《幼幼新书》:“伤寒惊搐即生涎,胃热乘虚遍体斑。颊赤口干脾受热,涎高风盛发狂言。”此证伤寒化热,热极攻冲脾胃,颊赤、口渴、发斑而见惊搐,治宜解利以定惊搐。参伤寒夹惊条。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方。白芷、生半夏、天南星、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一钱,川乌、三七、蟾酥、草乌各二钱,丁香八分,麝香少许,花蕊石二钱半,风茄子三钱。为细末,外敷。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详红晕边黑舌条。
见医方全书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地鳖虫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