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湖南中医学院编。本书介绍常用中药330多种。根据药物主要功用分为18类。特别重视其临床应用部分,并将主要效用概括为四字,附以常用药方,供临床参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出《洁古家珍》。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补法之一。用补气药治疗卫气不固、肌表虚疏的方法。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容易感冒,可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补气药治疗。常用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等。
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丹溪心法》卷三方。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或牛乳)、藕汁、生地汁、生姜汁、蜂蜜。搅拌成膏,开水送服。治消渴。
书名。4卷。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
病证名。急惊风类症之一。见《幼科发挥》。天钓表现有壮热,惊悸,眼上视,手足抽掣,或啼或哭,喜怒不常,甚或爪甲发青等症状。由风热炽盛,窜扰经络所致。治宜和解风热。用羚角钩藤散或小儿回春丹。针刺丰隆、曲池
病名。①指阳虚肺寒所致的多饮多溲。《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景岳全书·杂证谟》以本症属阴消范围,参见阴消条。②指因心火刑肺,肺燥津耗所致者。《辨证录·消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