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即上实下虚。详该条。
指涕、泪俱出。《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偏身青筋痧,痧发,面色如靛,满身青筋胀起,粗如筋,痛自小腹起,攻上胸胁,困倦不堪。切不可误认作虚,急刺曲池、委中出黑血,宜涤痧丸以火酒下。”参见痧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猥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