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旋覆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叶椒之别名。②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龙牙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透脓。外科治法之一。即重用透脓药如山甲、皂刺之类,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达到脓出毒泄,肿退痛止的目的。方如透脓散。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