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腕关节。由腕骨近端与尺挠骨远端组成。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病名。亦称温疫。感受疫疠之气,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本病论》:“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后世常见者为:①暑热疫毒,伏邪于胃。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
又称内实。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②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介绍】:五代时后蜀医家。撰有《广正集灵宝方》一百卷,已佚。
【介绍】:明代医生。字鸣韶。江苏靖江县人。年轻时学儒,后弃儒学医。中年时医术渐精,曾搜集古代及近代医学著述,编写有《脉辨正义》,已佚。
解剖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