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桃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当归、延胡索、白芍药、续断各一钱半,白术、姜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乌药、小茴香、厚朴各八分,炙甘草四分,煨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寒客太阴,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痠伛偻。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生犀角、麻黄各一两,防风、天麻、羌活、当归、人参、葛根、赤芍药各七钱半,炙甘草、秦艽各半两,石膏一两半。为粗末,每服八钱,水煎服。治妊娠中风不语,四肢强直,心神昏愦。
指滋润肺脏的阴液。肺受脾气上输的水谷精气所滋养,又受肾水的濡润,合称肺阴,它与肺气相互为用。如邪热燥气犯肺,或肺脏内伤,久则可以损耗肺阴,使肺失其滋润,出现干咳、痰血、潮热、盗汗等症状。
书名。3卷。明·童养学纂辑。童氏以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一书不能概括张仲景论述伤寒的全貌,且伤寒、杂病编次混淆,提出:“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遂予补注辨疑,将诸证区分为正伤寒、类伤寒及传经、直中等。
指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的输化和排泄,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这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气化功能失调,尤以肾阳虚损,以至不能维护三焦水道的通调,则水液不能蒸发化气而输布全身,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见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条。
全舌鲜红柔嫩而无津液。为阴虚之候,宜甘寒滋阴。若淡红者,为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若津干火盛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泻火(见《伤寒舌鉴》)。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骨名。俗称天柱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详旋台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