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窍
尿道外口。
尿道外口。
【介绍】:见张璐条。
推拿手法名。即提痧。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盖阳气过亢,又失其固守之位,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且蒸迫而使其外泄,致真阴亏损。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出《杂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为蒂中。”即悬雍垂。详该条。
出《灵枢·口问》。同息道,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