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降香桃花散,见该条。
【介绍】:见章楠条。
证候名。多由湿热壅盛、胆失疏泄所引起。症见胁下胀痛,往来寒热,口苦口干,头痛甚,或目锐眥痛,大便秘或干结,或发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藏经》:“胆实则热,精神不守。”《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
见《陆川本草》。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杜光庭条。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素问补遗·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证名。指目无光彩、神情疲乏之状。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证因真阴不足,但无火证,给人以目视无光的感觉。且常常伴有自觉乏力困倦等症。宜滋阴益肾,补养气血,用杞菊地黄丸、人参养营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