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医醇賸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腹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
①指大便溏泄之属于虚证者。多因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嗳气,大便稀薄而无酸臭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等。治宜补中温肾。②指脉虚而又下泄,为阴血损耗之候。《素问·玉版论要篇》:“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并足站立,两手叉腰,屈髋膝跷足,迅速蹬出后再收回,左右交替往复。适用于膝部陈伤。
解剖名。即阴茎。《灵枢·经脉》:“厥阴之别,……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详阴茎条。
【生卒】:281~341【介绍】: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他长期从事炼丹术,妄图求得长生不老,但在客观上发现了一些物质化学变化的秘密,如丹砂(硫化汞)制汞
【生卒】:1866~1938【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医学教育工作者。名家达,号鹏南。江苏江阴人。对文学有一定研究,著有诗词文集,如《古乐府评注》、《梅花集》等。在中医学术上,致力于《伤寒论》、《
骨名。即肩胛骨。详该条。
书名。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等单位组织编写。共分三篇。上篇基本理论,论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四诊、辨证等;中篇治法方药,介绍治疗原则,方药基本知识,常用治法和方药;下篇疾病防治,其重点内容为疾病的
病名。肛漏之一。《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肛门周围,时出腥水,不甚疼痛。治法:内服中九丸,外贴千搥纸,其腥水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