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内、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
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著作。1卷。明代作品,撰人不详,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诊法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即经行发热。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病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小儿易饥而渴,瘦瘠,腹胀下利,作(通嘶)声,目病生翳,睫闭不开,眵泪如糊,久而流脓,俗谓之疳毒眼。”与小儿疳眼同,详该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人参、苍术(米泔浸,炒)、炒白术、陈皮、麦门冬、当归(酒拌)、炒神曲、炙甘草、五味子各一钱,炙黄芪二钱,炒黄柏、升麻各四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痈疽脓血大泄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膝阳关,见该条。或作阳陵泉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