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眵眼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水气内停所致的咳嗽。《儒门事亲》卷三:“喘咳者,水气并于阳明,亦湿咳也;风水,不能正偃则咳,亦湿咳也;肾气腹大胫肿,喘咳身重,亦湿咳也。”可用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术丸,三花神佑丸等方。参
【生卒】:?~1867【介绍】:清医家。字寿芝。四川成都人。攻读《内经》、仲景著作及诸家学说。约10年读书所蓄之疑,得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豁然而解,自此诊治精进,以善于仲景方著称。撰有《寿芝医案》、增
病名。①指耳部脓肿而言,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痈生于耳,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红肿疼痛。《证治准绳·疡医》:“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痛。”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仙方
病证名。又称伤胃吐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踧,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详伤胃吐血条。
与温针对举。指单纯针刺之法。
【介绍】:见朱权条。
针具名。九针之一。亦称三棱针。《灵枢·九针论》:“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又《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是一种体呈圆柱,针尖锋利,三面有刃的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内伤眩晕》。又称醉头风。有虚痰眩晕、实痰眩晕、湿痰眩晕、停饮眩晕、风痰眩晕、痰火眩晕之不同。详各条。
《兰室秘藏·口齿咽喉门》方。白芷、当归身、柴胡各二分,桂枝、升麻、防风、藁本、黄芪各三分,羌活五分,草豆蔻皮一钱,麻黄一钱五分,羊胫骨灰二钱五分,蝎尾少许。为末,先用水漱口,以药擦之。治大寒风犯脑,牙
全舌鲜红柔嫩而无津液。为阴虚之候,宜甘寒滋阴。若淡红者,为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若津干火盛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泻火(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