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骨名。《灵枢·师传》:“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马元台、张志聪及后人多以骷作,即骨。参见该条。
即句漏。见该条。
药物学著作。8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清·沈李龙撰。刊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药物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著作
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治证同。见养阴清肺汤条。
即藿香正气散作蜜丸。治证同。见藿香正气散条。
证名。指少阴病不应发热而见发热的症状。多见于少阴、太阳合病患者。《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
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联合应用于某种疾病,而另立新名者,称复合穴。如四关、四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