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金镜录真本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即五输穴。详该条。
见《中药制剂手册》。大青叶、板蓝根各3公斤,草河车、连翘各1.5公斤。用煮提法提取三次,各煮沸一小时,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放冷加入一倍量95%乙醇,搅匀,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加
见顾膺陀《妇科集》。忌奶者,即孕妇之乳,小儿饮之,易致吐泻等症。
见《江西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肛,读如仙(xiāng),浮肿、胀大的意思。《玉篇·肉部》:“肛,肿也。”指疮疡久不敛口,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古人用老蟾蜍,破腹连肚杂,以竹刀刺蟾身数孔,贴疮沿上,轻者
见穴位磁疗法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八楞木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