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若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见备急灸法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樗叶,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曲池。参鬼臣条。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赤芍药、当归、大黄、黄芩、生地黄、黄连、川芎、薄荷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汤送下。治眼内血灌瞳神,赤脉涩痛,大热上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