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痹气

痹气

古病名。指气血痹闭而致的一类疾病。由于阳气虚少,阴寒内盛,以致气滞血涩,而闭阻不通。可见身冷或身痛等症。《素问·逆调论》:“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灵枢·官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圣济总录·痹气》:“痹气内寒者,以气痹而血不能运,阳虚而阴自胜也,血凝泣而脉不通,故其证身寒如从水中出也。”可用温补鹿茸丸补益黄芪丸,以及附子丸等方施治。

猜你喜欢

  • 溯洄道人

    【介绍】:见俞桥条。

  • 瘟疫明辨

    见广温疫论条。

  • 时节气候决病法

    见伤寒论注条。

  • 石燕丹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炉甘石(入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柱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使炉甘石如松花色)四两,硼砂(铜勺内同水煮

  • 杨济时

    【介绍】:见杨继洲条。

  • 半边风药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 五风变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

  • 汤熨

    外治法之一。以热汤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与现代之热敷相似。有疏通腠理,改善循环的作用。《素问·玉机真脏论》:“可汤熨及灸刺而去之。”

  • 扇叶葵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 天盖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