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黄

瘟黄

病名。指触感疫疠之气所致的黄疸。《明医杂著》卷二:“若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症见高热神昏,身目呈浑黄色,小便赤如浓茶,腹胀胁痛,甚至吐衄,便血或发斑,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洪数。治宜清热化湿、凉营解毒、芳香开窍等法,如茵陈蒿汤清瘟败毒饮甘露消毒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神犀丹等。危重者,急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本病亦称急黄。见《杂病广要·黄瘅》。参见急黄条。

猜你喜欢

  • 小儿瘰疬

    病证名。即淋巴结肿大,肿大者为瘰,肿小者为疬,合称瘰疬,又名九漏。《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疬。其状如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是风热搏于气血,焮结所生也。”亦有由肝气郁结,痰湿

  • 吴居敬

    【介绍】:见吴正伦条。

  • 妊娠口干

    病证名。见《女科指要》。指孕后脾肾两虚,清阳下陷,以致津液不能上承,口干不渴。治宜健脾生津。方用七味白术散。

  • 失明

    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详目盲条。

  • 艾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据考古学的发掘证明,我国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中国猿人)已懂得用火。火的发现和

  • 针灸聚英发挥

    见针灸聚英条。

  • 肩头

    ①肩上高凸部。又名肩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与臑骨合缝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癣法……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

  • 对着钱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 鸦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鸦黄者,十指青绿,舌上生黑点,唇口青黑,身如黄铜。”宜用治胆黄方及点烙法。参见黄疸有关条。

  • 穿珠

    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