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又名内陷。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参见三陷条。
医案著作。何廉臣选编。刊于1929年。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
病证名。①先下血而后带下淋沥不断。《证治要诀》:“有带疾愈后一二月或再发,半年一发,先血而后下带,来不可遏,停蓄未几,又复倾泻,此名漏带,最难治者也。”②指带下如同经血漏下之势(《竹林女科》)。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指阳主化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即咽后壁。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