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1322年(至治二年)只设2人,并兼管架阁库的收发物品工作。官阶正八品。
见苏沈良方条。
指性味平和的方剂。
干燥。《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
①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八角枫之别名。②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臭梧桐之别名。各详该条。
瘰疬之一种。①指瘰疬之并发感染者。《外科大成》卷二:“核痛红肿者名血疬。”②瘰疬之形大不移者。见清·梁希曾《疬科全书》。症为瘰疬初起仅一二核,形同覆杯,推之不动,若失治可渐增大,宜服调血化核丸。
见《履岩本草》。即梧桐白皮,详该条。
证名。指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分的皮肤有发热感觉,即尺热。《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参见发热、尺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