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见舌鉴总论条。
【介绍】:见徐彪条。
①经穴名。代号K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即足月分娩。《儒门事亲》卷五:“夫妇人大产。十月满足降诞者是也。”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病证名。囟填、囟陷的合称。《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囟肿为热,以黄柏膏涂足心涌泉穴;陷则为冷,以半夏涂手心妙。”详囟填、囟陷条。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的舌象。为表里同病,里证多于表证之候。可先解表而后攻里,亦可表里同治(见《伤寒金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