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苏木散,见该条。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出《事类合璧》。为柿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钤条。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灵枢·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
①见《广东中草药》。为古山龙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黄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著,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
指留针时,采取不同的操作,来分别补泻的方法。补法的留针,目的待气,故气至后稍加捻运即行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泻法的留针,目的散邪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