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眩晕

眩晕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眩运头旋眼花。眩,视物黑暗不明或感觉昏乱;晕,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医碥·眩晕》:“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虚人久蹲陡起,眼多黑暗是也;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证治汇补·眩晕章》:“其状目暗,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不省人事。盖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东医宝鉴·外形篇》:“眩晕,有风,有热,有痰,有气,有虚,有湿。”历代医家有不同论述。如刘河间主风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朱丹溪主痰。《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景岳全书·杂证谟》:“无虚不能作眩。”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详各该条。本证可见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猜你喜欢

  • 感冒头痛

    病证名。又称伤风头痛。指头痛由感受风邪所致者。《丹溪心法·头痛》:“如感冒头痛,宜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等。治宜祛风解表,用芎芷香苏散、十味芎苏饮等。感冒头痛,往

  • 目浸

    证名。出《灵枢·热病》。指泪出不止的证候。详流泪证条。

  • 孙台石

    【介绍】:见孙志宏条。

  • 尿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

  • 阳虚阴盛

    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出现阴寒内盛证候。症见形寒肢冷、痰饮、水肿、泄泻等。

  • 上竟上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是对前臂内侧皮肤(尺肤)诊察部位的划分。上,指上段,即远端;竟,尽也。上竟上,是前臂远端上

  • 肺痨

    病名。即肺劳。《慎柔五书》卷四:“肺痨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本病与肺结核病相类似。参见肺劳、虚劳、劳瘵条。

  • 肘网

    指肘部感到如罗网一样牵急不舒。《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类经》注:“网,如罗网之牵急也。”

  • 风气霍乱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若风寒则脉浮紧,方宜败毒散;若风热,则脉浮数,宜用家秘神术汤;若风湿,则脉浮濡,宜以海藏神术汤;若

  • 抽气罐法

    拔罐法的一种。是利用注射器等工具抽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住在皮肤上。本法所用罐子,多用青霉素等废瓶将底切去,磨至光平而成。施用时,将罐子紧扣在需要吸拔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内抽去罐内空气,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