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因忧思劳伤心脾,心脾虚损则肺阴失养,阴虚生热,灼伤肺阴所致。症见经闭后饮食减少,日渐消瘦,久咳不止,四肢干痿,发热或潮热盗汗等。治宜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四物
即小儿回春丹,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KI2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四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并有第四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满,咳嗽,气喘,乳痛;以及肋间神经痛
见《植物名汇》。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明·胡文焕校正。本书文章简短,寓意则深。提出了养生之大要为养神、惜气、堤痰三法,并对调阴阳、和气血、养五脏、适寒温、节色欲等与摄生有关的问题作了论述,其中特别强调和阴阳、保气血的养生原则,
滋生而茂盛之意。《素问·气交变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
病名。见《重楼玉钥》卷上。多因风痰上涌,肺气壅塞,阻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甚或颈项亦肿,咽喉缩紧感,呼吸迫促等。《重楼玉钥》:“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
【介绍】:明医家。字肖虚。丹徒(今属江苏)人。崇福观道士,羽士韩平叔至京口(镇江)授以秘方,乃精针砭及外科技术,治痈疽诸毒立效。诊断疾病,颇多确论。以荐举,官太医院院判。
卒,突然:厥,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多由气血逆乱,阴阳严重失调所致。《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