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破伤湿

破伤湿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皮破肉伤,水湿浸入所致。症见口噤、不能吞咽、项背强直、疮口流黄水。用牡蛎末敷疮口,或甘草煎汤调服牡蛎末二钱;亦可用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水调敷疮上,并温水调服牡蛎末一钱。

猜你喜欢

  • 表实

    表证类型之一。是外邪侵入后,阳气集于肌表,邪正相争,腠理密闭所出现的证候。临床上除有表证症状外,以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为特点。

  • 汪宦

    【介绍】:明代医家。字子良,号心谷。安徽祁门人。年轻时学儒,后来弃儒学医。研究《内经》,对王冰注释《素问》有所评议和质疑,著有《医学质疑》(今存抄本)、《统属诊法》、

  • 六腑下合穴

    经穴分类名。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上各有一个合穴,称下合穴,是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重要部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

  • 瘕疝

    病名。即疝瘕。详该条。

  • 候痫法

    小儿痫的诊候方法。出《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候痫法:“夫痫,小儿之恶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诊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以手白肉鱼际脉青黑者,是痫候等二十八条为痫之初;以直视瞳子动,手足掣疭

  • 丁汝器

    【介绍】:见丁瓒条。

  • 手五里

    经穴名。代号:LI13《灵枢·本输》原名五里。《圣济总录》名臂五里,《针灸资生经》又作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肘上二寸”

  • 本草会编

    药物学著作。20卷。明·汪机编撰于十六世纪初。此书受王纶《本草集要》的学术影响,药物分类,不按《本经》三品之分,系按药物性状“以类相从”,增补若干内容,扩充为20卷,以弥补《本草集要》“词简不赅”之欠

  • 格阳喉痹

    病名。《景岳全书·杂病谟》卷二十八:“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症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候也。”俗称上热下寒喉

  • 诊家索隐

    脉学著作。2卷。清·罗浩辑。刊于1799年。罗氏参阅《脉经》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取其精华,附以己见编成此书。书中辑录崔紫虚、余抑庵、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并按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