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来未尽腹痛

猜你喜欢

  • 疮疡补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凡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中气不足者用补

  • 呛喉风

    病名。又名飞丝毒、抢食风。多由心经热毒熏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口中发泡。若饮食吞咽有碍,甚而呛逆者则为重症。《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雄精3克,梅片1.5克,胆矾0.3克)

  • 更衣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 打不死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 地栗梗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

  • 桔梗白散

    即白散,见该条。

  • 清肝明目

    清肝热与养肝阴的药物组合,治疗肝热盛导致肝阴亏而生眼疾的方法。清肝热如白菊花、夏枯草、白芍、冬桑叶之类;养肝阴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蕤仁、酸枣仁之类。但这两类药中,多半既有清肝又有养阴作用,故也有

  • 平心脉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滑利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外科医镜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