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口糜

经行口糜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口糜。偏于实热者,兼见心中烦热,口燥咽干,治宜清心泻火,引热下行,方用导赤散加花粉、麦冬;偏于虚火者,兼见渴不喜饮,五心烦热,治宜养阴清热,方用玉女煎知柏地黄丸;若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肠胃蕴热,经行时冲脉偏盛,挟胃上冲所致口糜,兼见口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用凉膈散;若兼脾虚湿热内盛者,症见脘腹胀满大便溏臭,治宜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猜你喜欢

  • 寒湿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湿冷腰痛。因寒湿着腰伤肾所致。《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淫,为湿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

  • 窌穴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 台乌药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乌药之处方名,详乌药条。

  • 癃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灵枢·本输》称闭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今将小便排出甚少及完全无尿排出,统称癃闭,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尿潴留和尿闭。可因肺热气壅、热结

  • 臭藜藿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胞阻

    病名。①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腹痛。详该条。②指胎漏。《诸病源候论》:“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

  • 周仲立

    【介绍】:见周与权条。

  • 陆贽

    【生卒】:754~805【介绍】:唐代医家。字敬舆。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公元792年任宰相,主张积谷边境,改进边防等,被裴延龄所谗,罢相贬忠州,因当地多瘴疠,乃收录有关疗瘴的医方编撰《今古集验方》,

  • 头胀

    证名。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伤寒绪论·头胀》:“头胀者,气虚火炎也。冬温、风温、温病、热病、时行、中暍、中暑,多有头重胀痛,皆是湿热火气内燔,慎不可用发散药

  • 韦宙

    【生卒】:?~866【介绍】:唐代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世代官吏,曾为太原副节度(军、政管理官员)等,对抵御回鹘族统治阶级的骚扰,保护生产,促进晋北以牛耕代人耕,办学校和改变落后风俗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