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出血水

耳出血水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茎物

    即阴茎。详该条。

  • 新感引动伏邪

    详新感条。

  • 蓄热吐血

    病证名。见《金匮翼·诸血统论》。指火热蕴盛或瘀热内蓄所致的吐血。由热蓄血中,迫血妄行。症见口鼻皆出,势如泉涌,膈上热,胸中满痛,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血是紫黑成块,或小腹满、小便不利,或喜

  • 臂热

    证名。指手臂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臂中独热者,腰腹热。”多因风热或血虚内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臂忽发热极痛,为风热也。宜桑枝浓煎汤,多服;臂发热痛,从里彻外,为血

  • 白茧唇

    病名。本病由伤寒或发惊后所致。唇白而肿,多兼眉棱骨痛,厥逆眩晕,气秽颐浮,齿击狂逆等症。治宜清火解毒,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参见茧唇条。

  • 增补痘疹金镜录

    见痘疹金镜录条。

  • 活幼口议

    儿科著作。元·曾世荣撰。20卷。刊于1294年。书中对儿科理论申述了作者的见解,故称之为“口议”。卷1~3议明至理25篇,总论儿科的生理、病理及对某些儿科著作的评论;卷4~5议初生牙儿证候26篇;卷6

  • 咳嗽

    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多因外

  • 北鲜皮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白鲜皮,详该条。

  • 蒲虔贯

    【介绍】:宋代养生学家。生平欠详。著有《保生要录》1卷,详论人体调养精神、健身、起居、饮食以及药石调养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