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气不和

猜你喜欢

  • 骈胁

    胁部肌肉丰满、外观不见肋骨条痕。《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一说骈胁指肋骨连合为一。

  • 三荚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光明子

    见《饮片新参》。为罗勒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 胸中痞鞭

    鞭为硬之古体字,即胸中痞硬,详该条。

  • 九步香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 腹哀

    经穴名。代号SP1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当脐上3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另说大横上2寸(《千金要方》);大横上3.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横上4寸(《针灸集成》);

  • 吐蛔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

  • 印机草

    医案著作。清·马元仪撰于1713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妇科等治案。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从气机论治。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

  • 蝉衣

    见《临证指南医案》。即蝉蜕,详该条。

  • 经血暴下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血崩。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