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血脱。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当归、大黄、白芍药、生地黄。水煎服。治燥火腹痛,大便秘结。
【介绍】:见龚信条。
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豆科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内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Bge.等的茎叶。升清滋液,通络消肿。治口渴,筋挛,痈肿,疽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医药实验研究》。为合掌消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囊耳。《证治准绳·杂病》:“震耳,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多由肝胆湿热所致。耳中有青色脓液溢出,或兼见肝胆湿热症状,如口苦,舌苔黄厚等。治宜清热除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大便秘结,宜清肝泄热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