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脐痈

脐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脐痈毒。生于脐中痈肿,系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红则清解,以外痈治之;若色白宜隔蒜灸之;初起服仙方活命饮升麻;便结者服内疏黄连汤;溃后得稠脓者为顺,时出黄水为逆,易成脐漏,宜服黄连平胃散,或导赤散加归尾、赤芍银花,外用三妙散龙骨散干撒之。余治法参见外痈、条。

猜你喜欢

  • 悍热

    强悍的邪热。《侣山堂类辨》卷上:“阳明乃燥热之腑,不得太阴之湿化,则悍热之气更盛。”

  • 中肩井

    经穴别名。《针灸资生经》注肩髎曰:“肩头正中两骨间一名中肩井,外台名扁骨。”后《针灸聚英》等作肩髎穴别名。

  • 足太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太阳。”本经别从足太阳膀胱经的腘窝部分出,其中一条延展分布到

  • 手夫

    即一夫法。《千金要方》:“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有)长短大小,当以病人手夫度取。”参见一夫法条。

  • 蔷薇子

    出《本草经集注》。即营实,详该条。

  • 白杨皮

    出《梅师集验方》。即白杨树皮,详该条。

  • 虫斑

    饮食不洁,虫积内生,虫毒气滞显于颜面皮肤而成。多见于儿童。面部有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白色斑片,上覆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即单纯糠疹。这些征象均可作为诊断蛔虫病的参考。

  • 郭思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官吏。在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官时,热心于普及医药验方,曾将孙思邈的《千金方》一书选编其简要者为《千金宝要》8卷,并将全文刻于石碑上。在普及医学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千金

  • 四花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崔氏别录》,所述取穴法繁复。《针灸聚英》认为:“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今多从之。主治痨瘵,咳嗽,喘息,虚弱羸瘦等。艾炷灸7~15壮。

  • 暑秽

    病名。指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发的病证。《时病论》:“是证多发于夏秋之间,良由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暑湿交蒸,更兼秽浊之气,交混于内,人受之,由口鼻而入,直犯募原。初起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频欲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