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黑睛病赤痛、羞明等症消退后遗留之翳痕。依其厚薄及透明程度不同,又有冰瑕翳和云翳之分。内治宜细审脉症,补虚泻实,明目退翳,可选用开明丸、石决明散加减;外治点七宝散
全舌紫色,满布红斑。为热入营血,多兼见全身赤斑,宜清热解毒化斑(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治宜内服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络脉,见该条。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出《五十二病方》。即漏之古称。详漏条。
病证名。出《傅青主女科》。不孕症型之一。即胞寒不孕。详该条。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