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
解剖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下睑。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龙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类证治裁》卷七方。冬葵子三两,茯苓、滑石各一两,芒硝半两,甘草、肉桂各二钱半。为细末,每服一方寸匕,白水送下。治石淋初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腰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