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劳诸方》。详骨蒸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筋。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此外尚有脉胀、肤胀之分。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证候特征,诊断和治法,故名。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见《兽医国药及处方》。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长谷。见该条。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是指经行时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疼痛,经净后即缓解痛止。详痛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