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爬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靳鸿绪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黑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宜,适宜。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病证名。小儿舌上偶生疮肿,症见舌体粗大、木闷而硬。《儒门事亲》:“热结于舌中,舌为之肿,名曰木舌肿。木者,强而不柔和也。”见于感染性疾病而伴有神经损害者。参见木舌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介绍】:三国时医学家。广陵(今江苏境内)人。是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弟子。华佗曾授给吴普以“五禽戏”,吴普照此锻炼得以长寿。著有《吴普本草》及《华佗药方》两书,前书计收录三国时代以前药物441种,已散佚
【介绍】:清代官吏、文人兼医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雍正进士,旁通百家,以诗文名,历官辽阳等地。在思恩任官时,当地疫疠流行,曾施方药,因为官不得志,乃归田里行医。撰有《医碥》一书(1751年刊
病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椒疮。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白芍药一钱半,川芎、当归各一钱,柴胡八分,栀子、牡丹皮、龙胆草各四分。水煎服。治肝血虚,胆汁少,有怒火者。